在这个金秋九月,全国迎来首个“科普月”,CCF科普工委推出“CCF科普行动”。CCF业务总部积极呼应、紧密协同,与科普工委联合策划并开展多项科普活动。其中,与“CCF科普行动”——“科学追光计划”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未来科学秀、科普展厅开放日、小小志愿者招募等多元形式,为苏州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一场沉浸式的科学盛宴,两场活动线下参与人数超600人。
9月以来,CCF未来科学秀连续推出多场高质量科普讲座。
9月14日,“AI大脑与数据魔法”专场邀请到复旦大学陈思明教授,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生动展示了苏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行程轨迹,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到古诗词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温州大学赵汉理教授则从"结绳记事"讲到人工智能,用生动案例串起了人类信息技术的演进历程。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积极参与互动环节,特别是在疫情数据推演实践中,孩子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数据分析能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9月20日举办的"人机共舞:从智能穿戴到脑机互联"专场活动,充分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温暖交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王明宇医生在完成繁重的临床工作后,不辞辛劳赶到现场,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为孩子们揭示了脑机接口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创新应用。而北京服装学院的龚老师更是前一天还在北京参加学术会议,次日清晨便搭乘早班高铁专程赶来苏州,通过精彩的AI时尚科技展示,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智能穿戴与数字人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两位专家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他们的敬业与热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赞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小小志愿者:
展示平台,培育科学传播新力量
本月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CF为青少年打造的综合素质锻炼平台。经过层层选拔,来自中科大附中独墅湖学校的潘子尧同学和狮山实验小学的黄一诺同学分别担任了两期活动的小主持人。他们举止优雅、谈吐大方,以沉稳的台风和流畅的表达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赞赏,展现了苏州青少年的优秀素养。
CCF开展的“小小志愿者”招募计划获得积极响应。活动邀请9-15岁的青少年报名成为科学“小传播官”,培养孩子们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科普月期间,CCF科普展厅举办了多场开放日活动,尽管秋雨微凉,但现场热情不减。从古老的结绳计数到现代量子计算,从“Alpha蛋”机器人对弈到“计算的未来”MR混合现实体验,丰富多彩的互动项目让参观者沉浸于科技世界。许多家长反馈:“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课堂更生动”,孩子们更是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下次还要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科普月系列活动不仅普及了计算机科学知识,更在无数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技向善的种子。CCF始终致力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更多优质的科普活动,让计算机科学走进更多人的生活,特别是激发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随着本次科普月活动圆满落幕,CCF业务总部表示,将继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定期举办公益科普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贡献力量。
我的心爱之物 ----- 一支特别的笔
中科大独墅湖学校 潘子尧
在一个精美的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支钢笔,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异常夺目的光芒,是我最心爱的宝贝。
这支钢笔的模样实在是独特。笔杆上刻着“中国计算机学会”七个大字。一道金色镶边环绕笔身。笔尖饰有精美花纹,更添几分优雅气质。在阳光照耀下,笔尖折射出迷人光彩!
关于它是哪儿来的,我还真得和你说说。我和它的相遇,是在一个阳光明媚、如同金子般的周日。
清亮的诵读声从CCF业务总部会议室传出——是谁在主持呢?没错!就是我。这个故事还得从五天前说起:我录了一个自我介绍的视频发给了CCF的活动负责老师,报名参加小主持人的志愿者活动。让我惊喜的是,我竟然脱颖而出,被选上了!心里顿时乐开了花。
活动当天,我早早起床赶到报告厅,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彩排。一次次练习划破了午后的宁静,反复排练让我汗湿衣襟。终于,正式开始。我紧张地走向舞台,握着话筒的手渗出冷汗。一开始,我甚至不敢抬起头看观众,生怕会读错或漏词。但慢慢的,我越来越自信,不再冒汗,动作也放松下来。这个时候,我看到了妈妈——她眼中坚定的光芒,让我感受到融融暖意,也让我倍添勇气。
活动结束后,我作为小主持人收到了一个纪念品,里面正是这支意义非凡的钢笔。它默默陪伴着我,见证我的成长。它虽不昂贵,却无比独特,就像一座连接我与更广阔天地的桥梁。
电话:0512-65900856转36
邮箱:mhan@ccf.org.cn
工作人员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