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 NDBC 2018)研究生辅导班



1. 如何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和素养?

摘要: 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和自主核心技术的重视和投入,科研人员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读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让人望而生畏,反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以学术科研作为职业生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研究生如何练就扎实的科研基础,并灵活地调转船头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趋势?这次报告将结合本人十余年的科研经验以及学生培养心得,介绍如何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和素养,希望能帮助各位同学修炼好内功,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简介:
张东祥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校百人”教授,主要从事时空大数据分析、智慧城市、智能教育等前沿课题的相关研究,目前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年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已发表50余篇高水平论文,其中40篇为CCF A类论文,第一/通讯作者18篇,Google Scholar引用超过1100次,第一作者的论文单篇最高引用超过300次,H指数17,国家发明专利受理6项。多次担任重要数据库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包括ICDE 2012,2018、APWeb 2015-2016、WAIM 2014-2016、SSTD 2015和NDBC 2016-2018),并长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和VLDB Journal等CCF A类期刊担任审稿人员。论文《Effective Multi-Modal Retrieval based on Stacked Auto-Encoders》获VLDB 2014年度最佳论文候选;论文《CANDS: Continuous Optimal Navigation via Distributed Stream Processing》获上海市CCF数据库与数据挖掘2015年度候选优秀论文

2. 时序数据清理:算法、工具及应用

摘要:本报告以一项完整的博士研究课题为背景,介绍论文选题、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工具实现、工程应用等一系列环节,分享研究过程遇到的问题与经验。在选题方面,由于设备、技术、人员等多方面原因,时序数据中往往存在大量错误,需要进行数据清理从而改善分类、聚类等后续应用。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例如大跳变错误、小扰动错误、连续错误等,分别设计相应的数据修复算法。相关方法最终形成了一个时序数据清理工具,并在多个实际场景中得到了应用。

简介:
宋韶旭,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系统软件国家工程实验室、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大数据系统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据质量、数据清理、数据集成等。在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A类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VLDB, ICDE, KDD, IJCAI, CIKM, DASFAA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3.计算机科技论文读写能力的自我修炼之道

摘要:科技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是科研工作的重要部分,其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对于科研工作者至关重要。在本次报告中,我将结合自己十多年的科研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些科技论文读写方面的经验技巧与心得体会

简介:
王平辉,西安交通大学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规模网络数据实时挖掘分析、在线社会网络测量与用户行为分析、移动互联网安全等。作为骨干成员先后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课题,在PVLDB、ICDE、INFOCOM、TKDE、TIFS、JSAC等国际知名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4. 知识图谱的学习和研究

摘要: 随着对结构化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知识图谱已经成为当前数据的重要组织形式,针对知识图谱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由于知识图谱作为图数据的一种,对于知识图谱的研究与对传统图数据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由于知识图谱所特有的结构和信息,与一般图数据上的研究又有一定的区别。本次报告将围绕着知识图谱的前世和今生进行介绍,并以此为例讨论如何进行相关研究。

简介:
郑卫国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他的主要研究兴趣为图数据的管理和查询,特别是在知识图谱上的查询和挖掘,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SIGMOD、VLDB、ICDE、TODS、TKDE、CIKM等。担任国际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包括TKDE、VLDB J、KDD、VLDB、WWW、ICDM、CIKM等。